【佛教典故】守财奴转世的乞儿
佛经中有一段故事:佛陀在世时,曾在迦毗罗卫国讲法,城裡有一位富有的长者,虽然很有钱,但视财如命。当时佛陀僧团以托钵维生,但是这位有钱人一看到出家人就赶紧把门关起来,不愿意佈施供养;如果有乞丐来乞食,他也是闭门拒绝,像个守财奴。
长者渐渐年迈老衰,有一天,他对儿子说:“我辛辛苦苦地守持家产,现在交给你,你要记得和我一样守好家产,不要轻易佈施。”
不久他就往生了,当时城外正巧有一位孕妇即将临盆,这户人家非常贫困。她开始产前阵痛时,先生无奈地对她说:“我出去工作又乞食,一直没办法维持你我的生活,现在又要多一口人,我怎麽养得起这个家呢?我不想看到这个孩子出生,我要离开你们。”
结果先生就抛下了太太,她内心无比痛苦、挣扎,当先生离开后,她产下一个男孩。这孩子的眼睛一直闭著,过了一段时日,还是没有睁开,这时候她才肯定孩子眼盲了。但是她无论多麽穷困、辛苦,也要养活这个孩子。
她每天带孩子出去乞食,母子俩相依为命。当孩子七岁时,有一天,她病得很重,只好让孩子独自出门乞食。平常妈妈带著孩子,还有人施捨,现在妈妈病了,反而没有人同情这孩子,而且人见人厌,甚至被一些孩子扔石头,有些大人还用竹子鞭打他。
不知为何,大家都很讨厌这眼盲的乞儿。他回家后,向妈妈哭诉说:“我没有乞到食物,大家都欺负我,大人打我,小孩向我丢石头,我无法乞得食物给妈妈吃。”
母子俩相拥而泣,连续几天都没有乞讨到食物,只好靠喝水过日子,勉强维持生命。等妈妈的病好一点时,儿子就搀扶著妈妈,由妈妈带路出去乞食。
他们走到城裡一间很大的房子前面,心想:这间屋子的主人一定很有钱,有钱人分一、两碗饭给乞者,应该不算多吧!于是母子俩向他们乞讨。
但是这房子的主人曾对守门的人说:“门口几尺内不要让乞丐靠近,如果有乞丐走到这范围内,就赶他们出去。”所以,守门的人在外面看到这对乞丐母子走近了,即猛推他们说:“不要过来,我们的规矩是乞丐不能走近门前!”
乞丐妈妈一直求他们:“我已经几天没吃饭了,我孩子还这麽小,求求你给我一碗饭。”孩子也一直说:“求求你!求求你!拜託你,那怕只是半碗稀饭都可以。”他们苦苦哀求,不肯离开。
这时候主人出来骂道:“乞丐,你们怎麽可以来我家门口,赶快走开!出去!”但是母子俩仍然缠著不走,后来主人就叫人打他们,孩子被打得头破血流,母亲也被推倒在地上。
这时有一位出家的修行者从旁经过,劝阻他们说:“不能打了,不能打了!世间那有这麽不孝的人?父亲辛苦赚钱让儿子享受,儿子竟然还出手打父亲,真是忤逆不仁道啊!”
有钱人听了觉得很奇怪,他说:“我什麽时候打父亲,我父亲已经死了好多年了。”修行者说:“因果不昧,这乞儿前世就是你父亲。他在世时守财如命,不仁不义,所以投生在贫穷苦难的家庭。他赚了那麽多钱让你享用,你竟然连一碗饭都不愿施捨,这难道不是忤逆不仁吗?”
这个有钱人怎会相信呢?他说:“喂!你到底是什麽人,怎会知道这些事?”修行者忽然示现菩萨相,他抬头一看,不由自主地高呼:“是文殊菩萨!”然后马上跪下求忏悔。
乞儿前世为长者,因没有仁爱心,命终之后随业流转,投生到贫穷人家,成了乞丐盲儿,不仅人见人厌,还被人打骂、扔石头,这都是他懈怠堕落,不肯及时行善的果报啊!
做人最重要的是精进不懈,好好珍惜因缘,行善造福;若不好好把握善缘,因缘失去了,恶缘就随著现前。总之,我们要惜缘、惜福、造福,不论孝顺父母或行善佈施,都是在惜福惜缘、及时精进中成就的。
——繁体中文版——
守財奴轉世的乞兒
佛經中有一段故事:佛陀在世時,曾在迦毗羅衛國講法,城裡有一位富有的長者,雖然很有錢,但視財如命。當時佛陀僧團以托缽維生,但是這位有錢人一看到出家人就趕緊把門關起來,不願意佈施供養;如果有乞丐來乞食,他也是閉門拒絕,像個守財奴。
長者漸漸年邁老衰,有一天,他對兒子說:“我辛辛苦苦地守持家產,現在交給你,你要記得和我一樣守好家產,不要輕易佈施。”
不久他就往生了,當時城外正巧有一位孕婦即將臨盆,這戶人家非常貧困。她開始產前陣痛時,先生無奈地對她說:“我出去工作又乞食,一直沒辦法維持你我的生活,現在又要多一口人,我怎麼養得起這個家呢?我不想看到這個孩子出生,我要離開你們。”
結果先生就拋下了太太,她內心無比痛苦、掙扎,當先生離開後,她產下一個男孩。這孩子的眼睛一直閉著,過了一段時日,還是沒有睜開,這時候她才肯定孩子眼盲了。但是她無論多麼窮困、辛苦,也要養活這個孩子。
她每天帶孩子出去乞食,母子倆相依為命。當孩子七歲時,有一天,她病得很重,只好讓孩子獨自出門乞食。平常媽媽帶著孩子,還有人施捨,現在媽媽病了,反而沒有人同情這孩子,而且人見人厭,甚至被一些孩子扔石頭,有些大人還用竹子鞭打他。
不知為何,大家都很討厭這眼盲的乞兒。他回家後,向媽媽哭訴說:“我沒有乞到食物,大家都欺負我,大人打我,小孩向我丟石頭,我無法乞得食物給媽媽吃。”
母子倆相擁而泣,連續幾天都沒有乞討到食物,只好靠喝水過日子,勉強維持生命。等媽媽的病好一點時,兒子就攙扶著媽媽,由媽媽帶路出去乞食。
他們走到城裡一間很大的房子前面,心想:這間屋子的主人一定很有錢,有錢人分一、兩碗飯給乞者,應該不算多吧!於是母子倆向他們乞討。
但是這房子的主人曾對守門的人說:“門口幾尺內不要讓乞丐靠近,如果有乞丐走到這範圍內,就趕他們出去。”所以,守門的人在外面看到這對乞丐母子走近了,即猛推他們說:“不要過來,我們的規矩是乞丐不能走近門前!”
乞丐媽媽一直求他們:“我已經幾天沒吃飯了,我孩子還這麼小,求求你給我一碗飯。”孩子也一直說:“求求你!求求你!拜託你,那怕只是半碗稀飯都可以。”他們苦苦哀求,不肯離開。
這時候主人出來罵道:“乞丐,你們怎麼可以來我家門口,趕快走開!出去!”但是母子倆仍然纏著不走,後來主人就叫人打他們,孩子被打得頭破血流,母親也被推倒在地上。
這時有一位出家的修行者從旁經過,勸阻他們說:“不能打了,不能打了!世間那有這麼不孝的人?父親辛苦賺錢讓兒子享受,兒子竟然還出手打父親,真是忤逆不仁道啊!”
有錢人聽了覺得很奇怪,他說:“我什麼時候打父親,我父親已經死了好多年了。”修行者說:“因果不昧,這乞兒前世就是你父親。他在世時守財如命,不仁不義,所以投生在貧窮苦難的家庭。他賺了那麼多錢讓你享用,你竟然連一碗飯都不願施捨,這難道不是忤逆不仁嗎?”
這個有錢人怎會相信呢?他說:“喂!你到底是什麼人,怎會知道這些事?”修行者忽然示現菩薩相,他抬頭一看,不由自主地高呼:“是文殊菩薩!”然後馬上跪下求懺悔。
乞兒前世為長者,因沒有仁愛心,命終之後隨業流轉,投生到貧窮人家,成了乞丐盲兒,不僅人見人厭,還被人打罵、扔石頭,這都是他懈怠墮落,不肯及時行善的果報啊!
做人最重要的是精進不懈,好好珍惜因緣,行善造福;若不好好把握善緣,因緣失去了,惡緣就隨著現前。總之,我們要惜緣、惜福、造福,不論孝順父母或行善佈施,都是在惜福惜緣、及時精進中成就的。
Kommentare